在實施手術前,為了瞭解病變的範圍、患者的全身狀況、是否適合施行手術等重要訊息,需要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術前準備是外科治療的重要環節,是手術順利實施的基本保證,醫患雙方都應予重視。
病史、體查和實驗室檢查
採集病史對瞭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治經過、既往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的診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通過體格檢查所發現的異常徵象,可一定程度反映疾病的病理變化,是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重要的客觀證據。除此之外,患者還需要進行血液學、生化學、免疫學等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檢查
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學檢查包括原發腫瘤、區域淋巴結和遠處病灶的評估。乳腺超聲和乳腺X線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根據乳腺BI-RADS評估分類可初步提示病灶的性質。對於遠處病灶的評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胸部CT、腹部超聲等檢查。
超聲BI-RADS*評估 | 處理方法 | 惡性可能 |
0:評估未完成,需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N/A |
1:陰性 | 常規篩查 | 基本上為0% |
2:良性 | 常規篩查 | 基本上為0% |
3:可能良性 | 短期隨訪(3-6個月) | 0%-2% |
4:可疑惡性 | 組織學病理學診斷(抽驗組織) | 2%-95% |
4A:低度懷疑惡性 | 2%-10% | |
4B:中度懷疑惡性 | 11%-50% | |
4C:高度懷疑惡性 | 51%-95% | |
5:高度提示惡性 | 組織學病理學診斷 | >95% |
6:活檢已證實惡性 | 當臨床上合適時,手術切除 | N/A |
*BI-RAD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美國放射協會所建立的“乳腺影像報告和資料系統”,收錄了關於各種乳腺良惡性病變特徵的定義、描述和圖片,以及評估病變良惡性程度的評分規則和體系。根據病變的特徵,影像學醫生就能對其的良惡性程度進行評級,從而提供給臨床醫生以指導意見。
乳腺病變的病理診斷
對於可疑的乳腺病變以及區域淋巴結,影像學引導下穿刺活檢是病理診斷的主要方法。影像學引導下乳腺組織學活檢指在乳腺 X 線、超聲和MRI影像引導下進行乳腺組織病理學檢查。
其中超聲引導下,對乳腺病灶和區域淋巴結的穿刺活檢,以其定位準確、創傷性小、確診率高、簡單方便、無電離輻射以及診斷快捷等優點, 成為乳腺病變定性診斷的最常用手段。
在術前行病灶的穿刺活檢,明確病灶的性質和淋巴結狀態,有利於與患者討論治療方案。
術前談話與知情同意書的簽署
通過對病史採集、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穿刺活檢病理檢查中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得出患者目前的診斷。下一步,醫生將與患者進行病情談話,並對下一步的治療方案進行商討。
良性病變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局部處理,後續予定期複查。
病變未能明確
乳腺腫物組織成分多樣性、腫瘤伴有壞死變性、穿刺活檢樣本過小、樣本量不足等均可影響病理診斷結果。對於穿刺活檢未能明確病變性質的少數患者,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活檢,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治療方案。
早期乳腺癌
臨床分期較早的患者:一般情況下建議先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保留乳房、全乳切除或全乳切除術後乳房重建手術。醫生告知不同手術方式的利弊後,患者及家屬決定手術方式的選擇。
除此之外,乳腺癌治療還包括放療、內分泌治療、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後續治療方案需待術後病理結果才能明確。
臨床分期較晚的患者:可選擇進行新輔助治療(先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或放療,後續進行手術)或手術治療。新輔助治療的作用和目的包括縮小腫瘤,便於手術,使不可手術者變為可手術,使不能根治或難根治切除者變為可根治或易根治切除,以及增加保留乳房手術的機會。醫生告知不同治療方式的利弊後,患者及家屬決定治療方式的選擇。
晚期乳腺癌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注意事項
具有相關疾病的既往診治經過或檢查的患者,攜帶詳細資料與檢查結果就診,將有助於病情的診斷、節省術前準備的時間以及相關費用。
結語
在臨床工作中,部分患者由於擔心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匆忙決定治療方案、手術時間與方式,並對術前準備所花費的時間感到過分憂慮。希望通過此文能讓大家瞭解術前準備的相關流程與作用,良好的術前評估與準備,是瞭解病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保證療效的前提,因此充分的術前準備必不可少。
常見問題
- 穿刺活檢會帶來腫瘤細胞竇道播散問題嗎?
答:研究證明乳腺腫瘤的術前穿刺活檢並不會增加術後局部復發率。目前,包括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在內的全球各大指南,均支援採用粗針穿刺活檢作為乳腺癌診斷的標準流程之一。
參考文獻:
[1] 邵志敏,沈鎮宙,徐兵河. 乳腺腫瘤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