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2-10-15 12:00

“未病防治已病防變”是中醫治未病的核心思想,本期一連五集我們和澳門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黎宏添中醫生,談談關於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以及一些日常“治未病”的小方法。

“澳門市民對養生的文化其實相當的根深柢固,中醫治未病秉持著‘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健康調理的原則,貴在於早期治療,早期干預疾病的發展,簡單來說,是對一些隱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起到一個預防的作用; 在養生意義方面,重視預防疾病,加強健康管理,積極探求延緩衰老的途徑,有利於實現‘健康養老’的社會目標。”


現代人最容易出現的健康問題是甚麼?

黎宏添中醫生認為養生是一種習慣,“門診接觸最多的是一些失眠、有慢性疾病,比如胃炎,胃痛的患者,還有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都是常見的病患,近年四高問題出現年青化的趨勢,主要都是因為年輕人們太晚睡覺,或者是吃得太好了。”

“常見的有一些患有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的患者,中醫觀點上認為是‘陽化氣,陰成形’的表現,需要為患者補足正氣,令他的陰氣或者病邪不要停聚,盡量使腫瘤或者肌瘤發生的機率減低。”

“對於多數慢性病和難治病如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癌症等,都可以通過治未病進行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變、病後調護。同時這種預防還特別強調患者的主動參與,讓患者明確自己管理生命與健康的責任,學習疾病防治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控制疾病發展,防止病情惡化,提高生存、生活質量。”

澳門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黎宏添中醫生

治未病包含了中醫的哪些療法?

“現時來說,我們是以使用科學中藥治療為主,在辨證論治的過程中,也會推廣治未病養生的文化和知識,再結合中醫治未病的傳統療法,按患者的體質打造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按照二十四節氣傳遞中醫養生文化,提高患者的養生意識,也通過針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刺絡放血、中藥貼敷去治病,按個人體質調配養生中藥膏方、貼敷三伏貼等,國內甚至有些醫院會配備中醫經絡檢測儀,使用紅外熱成像檢測去協助診斷。”


治未病是否等於養生?

“養生的全部過程即是踐行 ‘治未病’理念的活動,‘治未病’也體現著養生的價值與意義。中醫養生的三大根本任務是預防疾病、維護健康和延緩衰老,其中預防疾病是第一位的,基本要求就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或不生大病、不生重病。在這個意義上,‘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復’ 的價值基礎和養生保健是同一指向的。”


中醫治未病如何配合大健康發展?

“中醫治未病,學的不單純是傳統醫學,更深的體會是對我們中華文化更深的認識,從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瞭解到疾病的轉歸,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的理念,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中醫治未病在抗疫方面有甚麼應用?

在抗疫應用方面,黎宏添中醫生提到“提高集體免疫力,可以起到一個預防疾病的作用。中醫專家組遵循古人‘健脾’思想,結合廣東地區的氣候特點,推出壬寅年新冠肺炎預防調養方,材料包括:茯苓、白術、青皮、生棗仁、玄參、車前子、甘草、生薑等;能夠起到疏肝理氣健脾的作用。”

“食療方面,夏枯草玫瑰花茶、紫蘇陳皮飲、小青柑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還可以配戴防疫香囊,同時亦要注意調養身體和作息規律等”

“一種疾病的發生,很多時候是多種不同的因素作用於我們身體的結果,當我們認識了這些生活中影響我們健康的原因後,努力調整,我們的身體才能會正氣充足,越來越好。”

黎宏添中醫生參與澳門中醫抗疫工作

*上述提及配方成份謹供參考,詳情請諮詢註冊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