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運動引發的猝死並不少見,尤其是當前生活環境下,很多人平時不愛鍛鍊,突然運動,就會使心臟負荷隨著增大,心跳加速,很容易就超過身體能承受的極限,隨之誘發猝死。那到底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又應怎樣預防呢?
甚麼是猝死?💀
猝死指突然的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在臨床上,猝死的最常見病因是心源性猝死。根據1996年至2016年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10萬名運動員就有機會出現6.8例猝死個案,運動性猝死是因過量運動導致死亡,即是指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刻出現症狀,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其實,運動中發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以心臟和腦血管相關的病症較常見。
為何運動會出現猝死?⛹️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代民在2022年3月接受揚子晚報採訪時談道,80%猝死都是心源性的,運動狀態下猝死多半是血管的一些斑塊發生破裂,造成心肌缺血、心梗發生。
尤其長時間處於疲勞的狀態,這種狀況發生的概率會更高,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長時間疲勞後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整個身體會處在更為脆弱的狀態;
其次,在長時間疲勞後,加之合併有血壓、血脂或血糖增高的情況,這些因素都會誘發血管斑塊的破裂;
第三,在運動等應激狀態下,收縮血管因素增加,也增加血管斑塊破裂的概率。
長期疲勞狀態下健身,眾多不利因素都集中到一起,非常容易發生一些心血管疾病。
由此可見,運動性猝死的“幕後黑手”另有其因,而這些疾病在早期,並不會有特別的徵狀,尤其是在年輕人和運動員。 只有當運動後心臟負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變部位才會出現問題,但這個時候,大多數悲劇已經發生了。
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運動性猝死不分年齡。
運動也有危險排名,最危險的是這三類👇
通常情況下,隨著運動量和強度的增加,猝死的危險性也就會隨之增加。
據2022年4月刊發的《廣東地區運動相關性猝死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了廣東地區2007年-2021年與運動相關的374例猝死事件,發現在猝死人群中,
(1)非體力勞動者更容易發生運動相關猝死;
(2)39歲以上至59歲年齡段人數最多,
(3)其次是19歲以上至39 歲年齡段。
而籃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導致的相關猝死人數位列前三名。
此外,運動相關猝死發生後,僅有23人(6%)及時得到現場救助,2例使用了體外除顫設備(AED)。
這6個運動高危時刻,一定要小心!🧏♂️
想在運動過程中遠離危險,6個運動高危時刻,一定要小心!
1. 熬夜後不要運動
熬夜後容易引發心律失常,尤其是經常熬夜的人,第二天心跳就會加速,引發心律失常,這個時候再去運動,猝死的風險就會隨之增高。
2. 喝酒後不要運動
酒精可能會誘發心律失常。同時,酒後運動還會影響酒精的代謝,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從而讓心血管的負擔增加。
3. 感冒後不要運動
感冒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本來就差,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讓病毒更易侵入身體,還可能會引發心肌炎。因此,患了感冒後,最好多喝水、多休息,先讓身體恢復過後再進行運動。
4. 勞累後不要運動
身體在勞累後,本身就會讓心臟處於超負荷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再運動,只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容易引發心臟的疾病。 所以,勞累過後應該讓身體好好休息休息。
5. 長期不運動不要劇烈運動
一個缺乏鍛鍊的人馬上進行劇烈運動,那麼他運動性猝死的概率會比其他人高多倍。 不管做任何的運動,都要循序漸進,同時,在運動前做好相應的熱身運動。
6. 出現不適時不要運動
運動猝死的發生雖然很突然,但並非沒有任何預警信號。 如果近期出現暈厥、頭暈、心前區疼痛或者是勞累後心前區胸悶不適,或者是運動中出現這些癥狀,應該立即停止運動計劃,並儘快到醫院進行相關疾病的排查。
因此,為了遠離這些危險,一定要定期體檢身體,重視CT、心臟彩超和心電圖等心血管系統檢查專案,排查心臟、腦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
猝死可以預防嗎 ? 👨⚕️
運動員應該定期參與全面的體格檢查,透過心肺功能測試、詳細的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掃描,了解自己健康狀況。透過定期檢查和賽前檢查,有助篩查出不適合參與運動人士,有效減低心源性的可能性。一般運動參與者亦應該定期進行有關檢查後,再參與體育運動,減低病發的機會。
即使進行了相關的檢查,仍然有可能存在隱匿心臟病的隱憂,隱匿心臟病不容易在常規檢查時被發現,因此,進行運動必須量力而為。在患病或者服藥期間,要根據醫囑決定運動的強度,尤其曾經出現過胸悶、昏厥、心悸或存在心臟病史或者家族心臟病史的運動員,更要了解自己的運動承受能力。倘若在運動時出現不尋常的氣促、頭暈、昏厥、胸悶及出汗反應,應該即時停止運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