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0-12-30 11:00

物理治療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在澳門出現,雖然在澳門已有一定的歷史,但不少市民對它的認識仍有誤解,今期我們請來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會長陳暢堅和我們分享關於物理治療的各種迷思。

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會長陳暢堅

迷思: 做物理治療是否等於做超聲波、做電療消炎、止痛,拉筋及肌力訓練呢?

當然不是!有痛症患者誤以為物理治療等同超聲波治療及電療,於是買了超聲波機和電療機回家自行使用,結果其痛症不但沒有好轉,身體腫脹部分更為嚴重。

事實上單純利用超聲波、電療等方法,或者做非針對求診者個別情況而處方的運動,並不能稱為物理治療。只有在由臨床檢查及診斷結果主導的前提下,物理治療師所施行的治療,才算是真正的物理治療。因此,物理治療師要找出患者背後的症狀原因,從而進行針對性介入治療,還要設身處地從病患角度思考,陪著病患走過艱難的時光。

物理治療的介入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種,分別是運動治療(Movement)、儀器治療(Modality)和手法治療(Manual),亦即是物理治療中常說的“3M”,是指在改善病人動作模式或是進行治療性運動的介入下,必要時增加手法治療,並輔以儀器治療,從而改善病患的動作問題或障礙。

儀器治療給人們的印象較深,很多人會以為物理治療就等同一種被動式治療,但其實主動式治療是物理治療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物理治療師會針對患者的病因,指導患者改善不正確的動作模式,進行合適的伸展運動和運動訓練等。

因此,物理治療的方法除坊間所說的“做機”(儀器治療)外,還包括運動治療(如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姿勢矯正療法等)和手法治療(如關節舒整治療、牽引、筋膜鬆弛等)等,而且治療師更會於每次治療過後為患者進行覆檢,確保治療有效。

物理治療不等於單純的儀器治療(圖片來源:澳門新聞局)

迷思: 有人說物理治療對技術與經驗並不講究,只要靠機器就可以進行,真的是這樣嗎?

在物理治療師看來,並非如此。在物理治療層面,技術和經驗同樣重要,物理治療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進行實習,取得相關經驗。物理治療的治療技術也在不斷改變,因此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外,加強和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共同進步。

迷思: 物理治療是否需要長時間才能有效果?

在治療上想要治標也治本,物理治療師一般會與患者共同訂立短、中、長期目標。一般來說,短期目標可能是減低痛症,中長期目標是能應付日常生活,令痛症不再復發。患者可能在短期內緩解了痛症後,便放鬆甚至放棄繼續治療,在不知不覺間恢復了以往不正確的動作姿勢,這樣並不利於長期預防。

例如有年輕患者因手痛來求診,治療師了解情況後,為其進行觸診及動態測試,再以專業知識和臨床試驗,判斷出手痛的根源是肩頸部問題。那麼,便需要用手法治療、伸展運動等處理根源問題,再輔以超聲波和電療替其紓緩當下痛症,實行標本兼治。這個過程需要患者持之以恆,日常注意改善姿勢、持續進行伸展運動,但如果患者在紓緩痛楚後沒有堅持處理根源問題,很多時候會有復發的可能。

堅持運動其實並非如想象中那麼難,大多數時候是心態影響我們,而不是環境。因此,如果我們能改變思維,在辦公室或在家裡隨時都能進行合適的運動。

在治療上想要治標也治本,物理治療師一般會與患者訂立短、中、長期目標。

鳴謝: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