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被稱為“隱形的殺手”。因患者發病初期症狀較輕,以慢性咳嗽、咳痰為主,患者容易忽略病情,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重視慢阻肺,要留意身體哪些方面?今期,我們繼續有請澳門胸肺病暨防癆協會副理事長程鯤醫生,帶我們了解慢阻肺這個“不動聲色”的健康“殺手”。
慢阻肺的病徵
慢阻肺病在早期其實是很隱匿的,基本上症狀不重,所以也被稱為“隱形的殺手 ”。程鯤醫生分享,門診很多的病人是在症狀很明顯、嚴重的時候才來求診,這個時候就已經遲了。
“很多病人在患病的早期是完全沒有症狀的,很多吸煙人士認為自己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是平常事,所以大部分都是等到了呼吸困難才來求診,這個時候疾病通常都已經發展到中後期,治療的效果也相對降低了。”程鯤醫生強調,提升大眾對這個病的認識是很重要的,希望做到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慢阻肺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合併症,最常見的是併發一些心血管的疾病。同時慢阻肺也是肺部惡性腫瘤的一大危險因素,患者中發生合併肺癌的個案相當多。慢阻肺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到了疾病的後期會併發骨質疏鬆,甚至會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因為到了晚期,連做一些基本的活動,比如著衫沖涼,也會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因此抑鬱症發生的機率也會變高。”
![](https://hsemo.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6-1024x576.jpg)
慢阻肺的防治
慢阻肺雖然是一個常見慢性病,但公眾普遍對其認知甚低,程鯤醫生更補充,其實不單止是市民,甚至一些基層的醫生對這個病的了解也是不足的。“多數病人都是因為咳嗽、喉嚨有痰、呼吸不順暢才來看診,病人自身很少會懷疑自己患上了慢阻肺病,所以醫生首先要對高危病人有意識,懂得對有危險因素的人士進行篩查。”
“關於篩查的方式,我們有一些簡單的問卷和量表,主要就是看病人身上是否存在危險因素,以及呼吸道的情況是否符合慢阻肺的特徵,通過這個很簡單的量表就可以將診斷慢阻肺的機率大大提高了。”
程鯤醫生表示,對於高度懷疑慢阻肺的人士,醫生會安排做肺功能檢測,檢測過程無創且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個用力呼氣的測試,醫院會有專業的呼吸治療師在旁輔助,需時大概二十分鐘,評測的指標是看氣管狹窄的比例,然後和正常人的氣管做比較,看狹窄程度達到多少百分比,用這個方法去診斷病人是否有慢阻肺以及其嚴重程度。
“在澳門一些大型的醫院及衛生中心都有提供相關的檢測,比如說鏡湖醫院,基本上可以做到隨到隨測,可以立即為病人提供檢測及提供結果。”
![](https://hsemo.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7-1024x576.jpg)
正常支氣管、粘液分泌增多、淋巴腫脹匯聚、平滑肌痙攣。
急性發作的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人有機會急性發作,而大部分急性發作都與呼吸道感染、空氣質量轉差這些常見因素有關。“急性發作指的是兩周時間內,病人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加重,急性發作會使病人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程鯤醫生提醒,每一次的急性發作都會令肺功能下降得更快,所以治療慢阻肺很重要的一環是要預防急性發作。
“發炎過後的呼吸道會更加狹窄,令到氣流受限的程度更加嚴重,有些病人通過治療是能恢復的,但也有些病人的恢復程度回不到發作之前的水平,有數據顯示,因為慢阻肺急性發作而入院的病人,一年後的死亡率高達9%,所以這是很嚴重的一個事件。”
程鯤醫生強調,要預防急性發作首先要做到早期識別,重要的是看呼吸道的症狀,如果和平時是有差別的,要儘早求醫。“醫生會根據一系列比如X光、抽血等的檢查,血氧的一些評估,診斷出病人的狀態,盡早去用一些藥物治療。主要會用到三種藥物:首先是支氣管舒張劑,其次會用抗生素去治療呼吸道感染,最後是激素,也稱皮質類固醇,它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可以快速將氣管的炎症控制,但它是一個短期的治療,一般不超過五日,所以不用太過於擔心類固醇所產生的不良反應。”
![](https://hsemo.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2-1024x5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