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健康Easy知 全部
最後更新: 2022-11-29 17:41

幽門螺旋桿菌,你可能對它有點陌生。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自己卻不知道,假若你經常無故胃痛、消化不良或大便呈黑色等,你可能已染上了幽門螺旋桿菌,如不及早醫治,更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預防?


幽門螺旋桿菌,是很多胃病的元兇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是一種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的細菌。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據估計全球約30% – 50%的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大多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很少或根本沒有症狀,也有可能會發展為胃炎,症狀包括: 輕微噯氣,腹脹,噁心,嘔吐,腹部不適。

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僅和慢性胃炎有關。還可能導致多種其他胃疾病的發生,比如胃潰瘍、胃淋巴瘤、十二指腸潰瘍等,甚至增加胃癌的患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胃癌致癌因數。但一般而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大部份終其一生呈現無症狀的慢性胃炎,約有10%到15%的感染者患有消化性潰瘍,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患胃癌,更少的感染者會罹患淋巴癌。相對的,約100%的慢性胃炎患者、大於95%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90%的胃癌患者、75%的胃潰瘍病患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果能將此菌清除乾淨,則不但胃炎會改善,十二指腸潰瘍會癒合,更重要的是潰瘍就不會反反覆覆的發作。


近一半中國人的胃,被幽門螺旋桿菌攻陷

在中國,近一半人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很多人卻並不自知。

值得注意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很容易通過家庭成員傳播,這讓它悄無聲息地將魔爪伸向孩子們。

幽門螺旋桿菌存在於唾液中,一般通過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餵食、吃受污染的食物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叉感染,成為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的主要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進入人體,主要定植於胃黏膜,釋放毒性物質,破壞胃黏膜屏障,促使胃酸及一些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破壞胃黏膜,導致黏膜的水腫、糜爛、潰瘍、腸化、異型增生等改變。


四類人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是否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與傳染源接觸程度,總體來說,長期密切接觸者更容易感染。

二是患者的身體狀態,身強力壯的人接觸少量的細菌可通過自身免疫清除外來致病菌,相反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則更容易讓細菌躲避免疫攻擊,形成免疫逃逸。

因此老年人、免疫力差、基礎疾病多、有較多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餐前便後不愛洗手)的人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生活中如何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多引起慢性胃炎,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或者只有很輕微的症狀,容易被忽視

如果胃不舒服(比如上腹痛、反酸、燒心、脹氣、打嗝等),建議去醫院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健康的成年人,無論男女,也可以將幽門螺旋桿菌的監測作為體檢項目進行常規篩查。

篩查方法很多,尿素呼氣試驗是最簡捷高效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吹口氣,半小時後即可查得結果。

其他檢測方法,如血清抗體檢測和糞便抗原檢測,臨床也比較常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和胃黏膜活體組織為侵入性檢查,需通過胃鏡檢查取胃粘膜進行檢查。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治療

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經治療很難自行清除。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指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慢性胃炎,無論有無症狀和並發症,都應該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比如75歲以上高齡老人、14歲以下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嚴重慢性疾病等)。

一旦檢測出感染,一定要去找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雖然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治療,不過也別過度擔心。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100%導致慢性胃炎,但只有約1~3%發生胃癌。一般,在淺表性胃炎(胃粘膜萎縮及腸上皮化生之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獲益最大,如果治好了,幾乎可完全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

目前標準的四聯方案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成功率約90%。每個人狀況不同,具體治療方案,還是要諮詢醫生。


五招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1) 家庭實行餐具專用制

不管家庭成員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都建議實行專碗專筷,不僅有效的避免幽門螺旋桿菌的家族性傳播,還可避免其他疾病的互相傳染。

(2) 聚餐實行公筷制

多人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

(3) 餐具定期消毒

對於使用過的碗筷在洗乾淨之後,放到消毒櫃蒸煮消毒。幽門螺旋桿菌在100℃的溫度、30分鐘後就可以被殺死。

(4) 不要嘴對嘴給孩子餵食

大人更不能用嘴巴去親孩子的嘴,也不要用嘴去吹涼食物,很可能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5) 飯前便後要洗手

幽門螺旋桿菌及其他致病菌可能會隨著大便排出,如果一不小心粘到手上,則有可能造成自己二次感染或者傳染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