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健康Easy知 全部
最後更新: 2022-09-19 15:00

香港口腔癌確診患者在過去20年由394人增加至700人,增幅逾七成。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教授Peter Thomson指,由於口腔癌傷口不痛,不少人求診時已屆末期,曾有20多歲男生罹患由基因變異引起的口腔癌,其癌細胞已入侵身體其他部位,只能進行化療或電療,類似的晚期患者一般在5年內死亡,他呼籲45歲以上高危人士應定期進行牙科檢查。

而在台灣,口腔癌盛行率與致死率與日俱增近 5 年內發生率成長了 3 成,成為當地十大癌症之第六名(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四名),對健康之影響甚鉅。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檳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證實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而在澳門,根據“2019澳門癌症登記年報”中的資料,唇、口腔和咽 (不含鼻咽)部位癌症為澳門男性常患的前十位癌症,亦在澳門男性死亡癌症中位列第九位。


“拒絕檳榔、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才是預防口腔癌不二法門。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紅斑、白斑

🔹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 (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口腔包括唇、頰黏膜、牙齦槽、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顎及舌前三分之二。一旦上述區域產生不正常的癌細胞,侵犯到周圍正常的組織,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進而危及病人健康,謂之“口腔癌”。

發生原因

許多因素與口腔癌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嚼檳榔;台灣口腔癌病人中,八成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而好發的部位為頰黏膜及舌。

除檳榔外,菸、酒也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則得到口腔癌較無此習慣者之危險性更高達 123 倍。

其他如:1) 口腔衛生不佳;2) 長期齒列不正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的刺激及傷害;3) 口腔粘膜上的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口腔癌。

臨床症狀與診斷方法

正常口腔內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黏膜,如有以下症狀,就需要找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醫師檢查。

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黏膜變白變紅,色澤變化、或出現潰瘍。

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之腫塊,超過二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咀嚼吞嚥、說話有困難,或舌頭半側喪失知覺、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顏面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或合併有感覺異常 ( 如下唇麻木 ) 或牙齒動搖。

有嚼檳榔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是否覺得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有刺痛感、及張口受限。

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便是病理切片檢查,切片檢查並不會造成癌症的擴散或惡化,也唯有藉由切片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正確治療,而提高治癒機會。

治療

手術切除腫瘤與清除頸部淋巴結,是最有效的口腔癌治療方式。一般而言,初期口腔癌可使用外科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晚期病例,則常須於手術後,加上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等合併療法,才能增加痊癒的機會。

預防方法

  • 戒菸、戒嚼食檳榔、戒酒。
  • 正常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作息。
  • 改善口腔衛生。
  • 移除口腔內的刺激物,對於不良的假牙給予修復,以達預防的目的。

當發現口腔黏膜有異狀時就需要找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檢查。若曾有嚼食檳榔之習慣者,建議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


大部分的口腔癌都與檳榔有關。很多人有嚼檳榔的嗜好,還稱它為“植物口香糖,提神又醒腦”。檳榔是世界上繼煙草、酒精和咖啡因之後最常見的第四類精神活性物質,咀嚼檳榔能讓人興奮、產生愉悅感,並且越嚼越上癮。

檳榔到底是什麼?為啥會像“毒品”一樣讓吃過它的人如此渴望?在享受檳榔帶來快感的同時,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讓人患上口腔癌的?我們這就來說說關於檳榔的事。

01 檳榔是甚麼?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系馬來語Pinang 的音譯,是熱帶植物檳榔樹的種子。檳榔果的外觀很像橄欖,為橢圓形,但成熟以後就會變成橙紅色,屬於傳統中草藥的一種。《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具有“下水腫、通關節、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等功效,常用於驅蟲。

檳榔主要在我國南方有種植,比如海南、雲南、福建、台灣等地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檳榔種植面積達14 萬公頃,產量已達到160 萬噸左右,檳榔行業市場規模估計已經達到155 億元。

由此看見,檳榔在我國部分地區很受歡迎。市售食用檳榔產地多為湖南或海南,都是加工後方便咀嚼的檳榔,加工過程中加入由石灰乳、飴糖、甜味劑和香料等製成的滷水,使口感和風味變得多樣化,貼合了不同人群對口味的需求。

02 為何讓人上癮?

很多人第一次吃檳榔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它有多好吃,也不會感到愉悅,甚至可能會有頭暈、胸悶、喉嚨發緊等不適症狀。

但隨著好奇心的趨勢或是為了追求刺激的體驗感,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之後,便會逐漸上癮。檳榔可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讓人產生舒適感、興奮感和愉悅感,並能緩解精神緊張的情緒、提神醒腦,還能提高人體的抗飢餓能力和耐力。這讓嚼檳榔的人一次又一次得到滿足感和刺激感,為了不斷的追求這種感覺,便會一顆接一顆的將檳榔放進嘴裡。

嚼檳榔之所以能讓人上癮,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檳榔中含有的生物鹼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檳榔鹼和檳榔次鹼。

檳榔鹼會讓人出現面部紅潤、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等反應;檳榔次鹼可讓人產生愉悅感,具有類似抗抑鬱的作用。如果在處理檳榔果的時候加了生石灰,還會進一步促進檳榔鹼生成檳榔次鹼。

吃檳榔的人在咀嚼檳榔的時候,不斷的咀嚼過程會促進頰粘膜對生物鹼的快速吸收,一般情況下5分鐘內就會出現各種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症狀可持續2 ~ 3小時。

對於已經檳榔上癮的人,如果讓其停止吃檳榔,還會出現戒斷症狀,對檳榔會很渴望,表現出抑鬱、焦慮、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適反應。

另外,既吸煙又嚼檳榔的人成癮指數更高,是單純嚼檳榔人的8 倍。

03 口腔癌的“真兇”之一

檳榔並不能簡單的“喜歡你就吃”,畢竟常吃檳榔真的有害健康,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定為一類致癌物,這表明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檳榔對人體致癌,包括檳榔果、含煙草的檳榔嚼塊、不含煙草的檳榔嚼塊。

也有Meta 分析顯示:咀嚼檳榔與口腔癌有關聯,口腔癌的發病風險隨嚼檳榔年份和量的增加而增加。口腔癌是世界第六大常見腫瘤,5年生存率為64%左右,晚期患者的預後更差。

經常吃檳榔的人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嘴裡的黏膜失去彈性,張嘴的動作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難,大一點的食物很難塞入口中,並且對冷熱酸辣等食物會非常敏感。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還不是最嚴重的地步,後期發展為口腔癌將會相當痛苦。檳榔中的檳榔鹼會刺激炎症產生,引起人體炎症反應;檳榔含有的化學物質經過咀嚼後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類物質,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檳榔比較堅硬,咀嚼的時候會摩擦口腔黏膜導致潰瘍,反复磨損口腔黏膜會增加癌變風險。

很多口腔癌患者最後都會被毀容,成為“割臉人”,嚴重的會被割掉半張臉,甚至連吃飯、說話、微笑都很難。

另外,還有些人喜歡將檳榔和煙草一起咀嚼,有研究顯示:加入煙草的檳榔嚼塊不僅會導致口腔癌,還可引起人體咽部和食管的癌症發生。

04 還有啥危害?

經常嚼檳榔除了會導致口腔癌之外,還會讓牙齒變得發黃甚至發黑,甚至會增加食道癌、肝癌、基因突變、生殖毒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

對人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嚼檳榔與衝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密切的關聯。經常嚼檳榔的人容易出現消極、缺乏耐性、言行不一致、思想行為障礙、注意力分散、容易衝動、難以控制自我行為、執行能力受損等問題。

正因為檳榔的危害很大,所以很多檳榔的包裝和香煙的包裝一樣都會有健康提示“警告:過量嚼食檳榔有害口腔健康”或“長期過量嚼食,有害口腔健康”。

總結:

檳榔不健康,屬於“軟毒品”,在土耳其被認定為毒品,禁止攜帶入境。雖然檳榔和含檳榔複方製劑屬於傳統中藥,但和長期嚼檳榔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不可混為一談。

拒絕嚼檳榔,遠離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