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2-09-06 12:30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吸引著大家的眼球,人們一度視食品添加劑為洪水猛獸,各大商家也紛紛在這上面做文章,一時間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零添加劑”的所謂“健康產品”。但是,“有毒”這個鍋,食品添加劑真的不能背。

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十分久遠,製作豆腐時使用的滷水(凝固劑)、蒸饅頭時加入的鹼(酸度調節劑),以及烤麵包時使用的小蘇打(膨鬆劑),都是最常見的食品添加劑。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科學家也研發了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劑,以滿足食品加工和運輸存儲過程中防腐、保鮮、改善食品性狀和風味等需求。

🟡 甚麼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質或者天然物質。其中,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

🟡 食品添加劑很危險?不用才危險!

對於現代生活食品來說,食品添加劑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為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反倒會更加危險。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因食用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引發疾病,成為食品安全方面的頭號問題。如果不使用防腐劑和保鮮劑的話,肉製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醬油等食物或調味劑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最終危害人體健康。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無害的,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質,做到防腐、保鮮

正是因為有了食品添加劑的發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應,才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如果真的不加食品添加劑,大部分食品要麼難看、難吃或難以保鮮,要麼就是價格昂貴。

總的來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其存在是為了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讓食物變得更好看,更好吃,更有品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工業及產品。

食品添加劑自身也在發展前進,世界上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提倡“安全、健康、營養、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劑的開發,現在比較常見的就有天然抗氧化劑茶多酚,防止骨質疏鬆的海藻糖等。

🟡 常見食品添加劑的基本常識

防腐劑

食物很容易因微生物滋生而腐敗變質,威脅人們的健康,這曾是很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在防腐劑出現之前,人們主要通過糖漬、鹽醃、曬乾等方式保存食物。防腐劑的出現,解決了某些食品的保存和遠距離運輸的難題,既極大地避免了食物的浪費,也使人們可以享用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品。

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可以防止因氧化引起的食品變質,常用於需要長期保存或食用周期較長的食品。食品被氧化後,不僅色、香、味等方面發生不良變化,還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食用油因保存不當會有臭味,就是氧化的結果。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

甜味劑

喜歡甜食是人類的天性,但是某些特定人群因為身體原因不宜攝入過多的糖分,甜味劑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甜味劑代謝後只產生很少的能量或幾乎不產生能量,對血糖的影響也很小。許多低熱量或無熱量食品和飲料中都會使用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紐甜等,以甜味劑代替糖,可以在保證食物和飲料口感的同時,有效降低含糖量。

著色劑

著色劑又稱食用色素,主要目的是賦予和改善食品色澤。食用色素的使用歷史悠久,被廣泛用於食品生產和加工。常見的色素有紅曲紅、薑黃、以及 β-胡蘿蔔素、焦糖色、檸檬黃、日落黃等。

增稠劑

增稠劑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膠,賦予食物各種形狀和軟、硬、粘等不同的口感,其原理和澱粉勾芡一樣。在酸奶、果凍、醬料、冰激凌、果汁、肉製品等食品和飲料中常會用到增稠劑。


🟡 接下來我們就大家對食品添加劑存在的幾個 🚫 認識誤區,逐一進行分析和解釋。

🚫 誤區一:將食品添加劑和有害“添加劑”混為一談

食品添加劑都是列入國標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並按照規定使用的添加劑。

而有害“添加劑”可以分為兩大類:

符合GB 2760-2014 規定,但是添加過量;

不屬於GB 2760-2014 列出的物質,比如三聚氰胺、塑化劑、蘇丹紅都不是食品添加劑,它們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第二類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無論用量多少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具體怎麼判斷,參考國標GB 2760-2014,仔細查找對比判斷即可。

🚫 誤區二:不含防腐劑、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除了一些自製的食品,比如說酸奶、麵包和蛋糕等,可以現做現吃以外,只要是經過批量加工、運輸的食品,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這會給食物中毒帶來潛在的危險。

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提高食品質量和穩定性。除此之外,防腐劑和抗氧化劑還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保證食品安全。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不含防腐劑、零添加的食品可能會因小失大,畢竟細菌性食物中毒也不是鬧著玩的。

🚫 誤區三:“無防腐劑”、“零添加”、“不添加人工色素”就是無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有22 類2600 多種,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上面有限的幾種就看作食品添加劑的全部,此外,目前市場上零添加的食品基本上不存在,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食品添加劑。

🚫 誤區四:同時食用多種食品添加劑會增加毒性

有人會認為,雖然食品添加劑都在標準範圍內,但是每天吃那麼多食物,加在一起的攝入量還安全嗎?

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 中規定了食品添加劑在各種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確保一天吃多種食品時,其食品添加劑的攝入量不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ADI)。

而這個ADI 值是經過國家衛生部門評估而來的,也就是在確保不產生健康風險的情況下,以體重為基礎的人體每日可能攝入的食品添加劑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種食品,也不會造成攝入的食品添加劑過量。

🚫 誤區五:純天然食品添加劑比人工合成添加劑更加安全

無論是天然食品添加劑還是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劑,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安全評估。天然的植物、動物、天然的酶製劑在自然界中也會受到污染,如果提取不過關,其有害成分也會攜帶到添加劑中,污染食品。

此外,甜味劑代替糖加入食品中,不僅味道甜,熱量也比原來低。而目前有些食物打出“絕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幌子,實際則是利用高糖高鹽等手段來抑制食物變質。糖和鹽本身就是天然防腐劑,大量使用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比如我們醃的鹹菜、蜜餞就是如此。但是長期食用高糖高鹽食物,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更加嚴重的後果。

🚫 誤區六:食品添加劑沒有營養

許多人認為食品添加劑沒有營養,其攝入對人體不會帶來任何價值。但是其實不然,比如說嬰幼兒奶粉中就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嬰幼兒奶粉通過適當添加牛磺酸、各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元素等營養強化劑,能保證寶寶在各生長發育階段獲得合理均衡的營養,滿足人體生理活動的正常需要。可見食品添加劑並不是都沒有營養,其中營養強化劑就具有相當的營養價值。

🚫 誤區七:孕婦不能吃冰淇淋因為有食品添加劑

經常聽到老人們說,孕婦不能吃冰淇淋,因為裡面有太多的食品添加劑了,電視裡面也都有報導。其實一般來說,不推薦孕婦吃冰淇淋不是因為食品添加劑的原因,更加不是冷,而是由於自製的冰淇淋有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這種菌主要在生雞蛋裡面比較常見,並且致病力強,普通人吃了,由於抵抗力強沒有很嚴重的後果,但是孕婦作為易感人群,就比較容易導致流產。

冰淇淋裡面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是為了改善口感、維持體系穩定,還有一些色素之類,不加的話做出來的冰淇淋口感不佳且不利於保存,其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且大多數批准上市的食品添加劑在合理劑量下對人體是幾乎沒有負面影響的,對孕婦也是同樣。


🟡 澳門食品安全標準的參考依據是什麼?

本澳的食品安全標準是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訂定的相關標準為核心,以國際認可的科學證據為基礎,同時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對食品中有關危害物質進行風險評估的研究結果,再分析國際、鄰近地區間的標準,綜合考量本地的實際應用情況及監測結果,以訂定出適合本澳居民的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是如何被制定?

標準在初步草擬後會向專家及執行部門等徵詢意見,交以法律部門編寫法律條文後再呈行政會分析,繼而由行政長官以行政法規方式頒布該項具法律約束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同時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通報各成員國,以履行國際義務。

如何發現本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該食品的後續會如何處理?

食品管理部門日常會透過恆常食品檢測、時令食品檢測、專項食品調查或食品事故監察系統監測市售食品是否符合本澳的食品安全標準。當發現某食品存有食安風險時,監管當局會採取即時行動以控制風險蔓延,除了向相關進口商、零售單位等發出食品預警,提醒及指導他們回收本澳所有的問題食品外,亦會發出新聞稿通知市民和業界,如若持有該食品時應立即停售及停止食用,並持續於市面各零售點進行巡查,全面地阻截問題食品在市場上的流通,維護本澳的食品安全。

進食不符合食安標準之食品,對人體會構成即時危害嗎?

當食品中的某物質不符合食安標準時,代表該食品違反了本澳《食品安全法》,並不代表進食後對人體構成即時危害。對人體危害的程度要視乎多種因素和相關數據,包括:該物質在食品中含量、消費者每天攝食頻率、食用量、這種物質的毒性等因素,需要通過系統的科學分析評估其風險高低,以判斷其攝食後對人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嚴重性。

市政署過去曾驗出一款碳酸飲料的苯甲酸含量為440 mg/kg,超出第7/2019號行政法規《食品中防腐劑及抗氧化劑使用標準》中對“碳酸化調味水基飲料”所制定的最大使用量250 mg/kg。現時的食品工業會經常使用“苯甲酸”作為防腐劑,尤其在偏酸的環境下其防腐效果最佳,例如:碳酸飲料、醃製蔬果、肉製品、乳酪和醬油等食品,以抑制酵母菌及霉菌等微生物生長,延長保質期限。此外,某些動植物體內會自然產生微量的苯甲酸,當少量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可迅速代謝並經尿液排出,所以只要在合理和合法的劑量範圍內添加苯甲酸,對人體健康沒有明顯影響。

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從動物及人類長期研究所得的毒性評估,已為多種食品添加劑及化學污染物制定健康指導值,並建議苯甲酸的每日可攝取量(ADI)為每公斤體重0至 5 mg。若以一位體重60 kg的成年人計算,即每日最多可攝取300 mg苯甲酸。所以,終生且每天連續飲用2罐上述苯甲酸含量不符合行政法規所規範的碳酸飲料(每罐350 mL),才會超出苯甲酸攝取量的健康指導值,所以進食不符合食安標準之食品,不一定會對人體產生即時危害。話雖如此,碳酸飲料中的糖分實不容忽視,長期攝入過多糖分會增加肥胖症及齲齒的風險,比起少量低毒性的苯甲酸對身體的危害還要大。

由此可見,即使某食品違反了本澳食品安全標準而需要停售及回收,卻不代表進食後對人體造成即時負面影響,只是代表該食品存有安全疑慮。一旦市民進食了也不用過於驚慌,還需額外考量上述風險評估的因素。事實上,只要我們保持均衡飲食,多進食新鮮食物,減少攝食加工食品,則可避免攝入過量食品添加劑或其他污染物。另外,由於食品添加劑的建議攝取量是以體重作計算,所以兒童進食加工食品更不宜過量,以降低對健康造成影響的風險。


總的來說…😏

食品添加劑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它已經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鍋了。
我們需要科學地認識它,理性地對待它:
規定限量以內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 ✔️
食品添加劑本身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躲不開也無需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