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2-08-24 12:45

水果是天然低脂和低熱量的食物,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合物。在夏天,許多人都熱衷於購買各種水果,但是炎熱的天氣下,水果放久了就容易壞,只是壞了一部分,整個扔掉又可惜,所以很多人經常是把爛的部份切掉,再吃剩下的。

節儉雖然是好習慣,但爛了一點的水果真的還可以繼續吃嗎?

不僅如此,還有人對溫室種植的“大棚反季水果”的安全性有疑問,不知道能否放心食用。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水果吃得既安心,又健康。


每日五蔬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及三份蔬菜 (每份約重80克),以促進健康。

以下是「1份水果」和「1份蔬菜」的份量例子:

資料來源:澳門衛生局

要實行「每日五蔬果」的話亦要注意以下事項:
1. 儘量選擇新鮮的水果,罐頭水果糖份較高。
2. 不要只喝果汁來代替水果,果汁熱量和糖份較水果高,纖維含量較水果低。
3. 天然高脂的生果如榴槤、椰子等不宜多吃。
4. 進食多種類、不同顏色的蔬果,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素。
5. 避免把蔬菜煮得太久,否則蔬果的營養素便會流失或破壞。
6. 用太多水煮蔬菜會使營養素流失。
7. 如吃沙律應小心用過多含高脂肪的沙律醬,也避免在煮菜時加入太多油。


水果爛了剩下的部分還能吃嗎?

水果腐爛,可能是以下三個因素導致的。

1. 機械性損傷

由外界機械損傷導致出現破壞的水果可以放心食用。

水果在採收、運輸及銷售過程中,由於擠壓、跌撞以及磨損等原因,會造成機械表皮損傷。

這種情況下僅僅是感官上出現了一些影響美觀的變化(變色是由於碰撞過程中果實細胞質溶出,無色酚類物質變為了有色醌類物質),大多數並不會產生微生物毒素物質,短時間內將其吃掉不存在風險。

2. 低溫凍傷

凍傷只是“細胞的破損”,也不存在微生物繁殖,相對而言也比較安全,可以抓緊食用。

低溫環境下,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變低,以至於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的自由基,積累過多就會改變水果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就會破壞細胞的結構。

另一方面,低溫環境會提高水果中果膠酯酶的活性,這種酶類物質會分解水果內部不溶性的果膠物質,也會導致水果變軟、發爛。

3. 霉變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由於微生物的侵襲導致的腐爛變質,這種已經霉變的水果,即使剩下的部分也不建議繼續食用。

很多人認為“將爛了的水果部分去掉繼續食用就安全了”,但其實還是存在風險。

雖然水果“腐爛變質”的外部變化大家可以看到,但細菌等微生物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肉眼並不可見,比如水果中常見的擴展青黴菌產生的展青黴素、鏈格孢菌產生的鏈格孢毒素等毒素,容易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有時變水果的正常部位所含的展青黴素已經達到了腐敗變質部位的10%-50%,去除變壞這部分仍存在安全風險,因此不建議再吃。

如果你也不知道你家水果是因為什麼腐爛的,建議還是扔掉,不留隱患。

而且,水果經過長時間存放,營養物質也會流失,不如吃新鮮水果。


溫室種植的“大棚水果”是反季水果,不能吃?

很多人覺得溫室種植的“大棚水果”在營養價值和安全性上都不及應季水果。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應季水果和大棚水果存在的不同點是生長時的溫度和光照,從營養物質方面來看,光照和溫度僅會影響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的10%左右,差別不大。

大棚水果和應季水果除了可能在口感上略有差別以外,其他方面並不存在差異,安全方面也不存在風險,可以放心食用。


水果怎麼吃才健康?

1. 食用水果應該多種+到量

水果味道可口且營養豐富,每日適量食用好處頗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日食用水果 200-350 克。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建議每天食用三種以上的水果來滿足這個量,吃水果應該多樣+到量。

2. 吃水果的時間不用過於糾結

很多人總是在糾結“食用水果的時間”,其實大可不必,水果飯前吃、飯後吃都可以。

如果非得要問最建議的食用時間,那建議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吃水果,吸收營養的同時,還不影響胃腸正常的消化吸收,且能避免對血糖造成較大的波動影響。

飯前吃水果,有助於減少餐食的攝入量,對於減肥有益,但不適合胃腸敏感人群(容易產生不適感);飯後立即食用水果,容易給胃腸增添負擔。因此,對於所有人群,綜合考慮,建議餐後一小時食用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