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飄香,粽子作為應節食物大受歡迎,市面上粽子款式及餡料多樣,但無論甜、咸,粽子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都相當高,再美味也不能無節制地“粽”情享受,到底粽子如何吃才健康?哪些人吃粽子要特別注意?
市面的粽子一般以糯米為主料,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但所含澱粉幾乎全部是支鏈澱粉,蒸煮後粘性大,不易消化,過量食用會傷到脾胃,出現腹脹、泛酸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症狀。
粽子如何吃才健康?
製作粽子時,可用雜糧米等五穀雜糧來代替部分糯米,可增加纖維素含量,減少腸胃負擔。
最常見的一件中型鹹肉粽 (重約253克) 提供熱量約455千卡,相等於一頓主餐的熱量,吃粽子時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量體選粽”,可以選擇尺寸小一點的粽子,每次少吃一點。因為但由於其膳食纖維較低,若以它取代正餐,建議進食時額外添加一碟焯菜,以增加膳食纖維及飽肚感。
粽子除了可選擇常見的鹹肉粽,還可以選擇近年受歡迎的素餡粽或木糖醇粽,同時應減少相應的主食攝入量,以免因進食過量而攝取過多的熱量,並搭配一些瘦肉、蔬菜和水果,因為肉中的蛋白質及蔬菜中的粗纖維可以延緩能量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同時可以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
哪些人吃粽子要特別注意?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豬油豆沙粽脂肪含量高,鹹蛋黃粽膽固醇、鹽分過高,均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可選擇素餡粽;
糖尿患者:豆沙、棗泥粽含糖量高,可選擇鹹粽或木糖醇粽;
急性期痛風患者:不宜食用含有魷魚、干貝、鮑魚等嘌呤含量高的餡料的粽子;
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不宜吃肉粽、蛋黃粽;
胃腸功能較弱/胃腸道疾病患者:每次吃粽子要適量,不宜過量進食粽子,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建議選擇小的迷你粽;
妥善保存,及時進食
購買粽子後應盡快進食,如非立即食用,應將粽子放置於攝氏5度以下的雪櫃內,並緊記“上熟下生”的原則。進食前,應將粽子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以上,並不應翻熱粽子超過一次。如粽子變壞、發出異味或發霉,便應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