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1-05-20 10:00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是建立各項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包括飲食行為及態度)的重要階段。但根據澳門衛生局《澳門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2017~2018學年》的調查資料顯示:超過兩成學生屬超重或肥胖;超過九成學生每日蔬果攝取未達建議標準,即為世衛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五份水果和蔬菜(400克);有部分學生會進食高脂、高鹽或高糖分的零食等。

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被重視起來,可能會增加他們日後患上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二型糖尿病、某些癌症及疾病等風險。

肥胖

肥胖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嚴重影響,而且還將增加成年後肥胖相關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如高血壓、糖尿病、兒童期至成年期持續肥胖等疾病。此外,肥胖還會影響兒童青春期發育,危害呼吸系統及骨骼,對心理、行為、認知及智力產生不良影響等。

為避免肥胖,應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在飲食方面提倡多元化、不過量的飲食態度,從不同的食物中,攝取各種的營養素,而進食適量及適當的食物可以減少熱量的吸引,並依據“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比例來進食:

  1. 五穀類食物應吃最多;
  2. 蔬菜及水果類應多吃;
  3. 肉、魚、蛋、豆類及奶品類應吃適量;油、糖、鹽類應少吃;
  4. 每日應喝6-8杯流質飲品,如開水、清茶或清湯;還有,三餐要定時,份量亦要注意。
  5. 謹記“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消瘦、生長遲緩和低體重。除了遺傳、疾病等因素,兒童營養不良大多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所致,比如不愛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蛋類、乳製品等。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均衡飲食的好處以及挑食的害處,並保證孩子每天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如蛋類、乳製品、豆製品、肉類、魚類等。在烹調這些食物時,可以搭配孩子喜歡的食物或調料,裝進漂亮的餐具裡,切小一點,方便食用。

微量元素缺乏

在學齡前的兒童中,缺鐵性貧血症狀也較為常見。長期鐵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等,都有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兒童生長發育快,需要更多營養,若不重視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煩躁等。 預防缺鐵性貧血應注意合理飲食。補鐵主要依靠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比如紅肉、動物肝臟。同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青椒、鮮棗、獼猴桃、柑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