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1-05-07 11:00

踴躍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是構建澳門免疫屏障是防控疫情重要舉措。隨著疫苗接種的開展,了解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和不良事件相關知識,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可能出現哪些偶見過敏反應呢?讓我們通過影片,一齊聽聽專家的講解。

影片來源: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資訊專頁

接種後過敏反應

世界過敏反應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將疫苗接種後的過敏反應分為兩大類:速發型和遲發型。

速發型反應開始於疫苗接種後半小時內,並有可能開始於數分鐘內;遲發型反應在疫苗接種後數小時至數日出現,疫苗接種後的過敏反應以速發型為主。速發型過敏反應最常見的表現為皮膚癥狀,包括瘙癢、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眼周、口唇、咽喉等部位局部腫脹);還有呼吸系統症狀:流涕、鼻塞、喉部緊縮感、喘鳴、咳嗽和呼吸困難;嚴重者可有心腦血管系統症狀,包括頭暈、心悸和低血壓,甚至意識模糊昏倒。

嚴重過敏反應可以有喉頭水腫或過敏性休克,需要緊急處理,通常發生在接種後30分鐘內,這也是疫苗接種後需要留下觀察30分鐘的原因。疫苗接種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屬罕見,約為百萬分之一,mRNA疫苗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可能稍高。為預防接種疫苗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市民在接種疫苗之前,需要告訴評估醫生其過敏反應的病史,尤其是嚴重過敏反應者,應該提供具體過敏的疫苗、藥物、食物或其他物質,以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接種。

出現過敏反應的評估

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首先需要確定過敏反應的性質和出現的時間是否與今次接種相關,然後根據過敏反應的程度、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來評估是否可以繼續接種同一款疫苗後續的劑次,以及是否可以再接種與可疑疫苗具有相同成份的其他疫苗。